在台灣街頭幫人指示方向是件很暖心的事,特別是遇到外國遊客或剛搬來的新鄰居時。記得有次在捷運站出口,看到一對日本夫婦拿著地圖東張西望,我主動用簡單英文加手勢幫他們指示方向,他們開心地用日文連聲道謝,這種小互動總讓人覺得特別溫暖。
說到指示方向,其實有些小技巧可以讓對方更清楚:
情境 | 實用說法 | 搭配動作 |
---|---|---|
路口轉彎 | 「前面紅綠燈右轉就會看到7-11」 | 手臂平舉比向轉彎處 |
建築物附近 | 「過兩個巷口左手邊那棟灰色大樓」 | 手指向目標同時數巷子數量 |
大眾運輸 | 「搭到忠孝復興站轉藍線往板橋方向」 | 用手比劃列車行進路線 |
在地人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夜市怎麼走,我習慣會說:「從這個全家巷子進去,聞到香味就代表快到了啦!」這種帶點生活感的指示方式,往往比精確的公尺數更容易理解。有時候連在地店家都會變成活地標,像是「看到那間招牌有貓咪的咖啡廳就要準備左轉」,這種指示法特別有台灣味。
手機地圖雖然方便,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直接問路。前陣子幫一位香港遊客指路去永康街,他聽完後恍然大悟說:「原來係要經過個公園仔啊!」這種用在地生活經驗來指示方向的方式,往往比冷冰冰的GPS導航更有溫度。下次如果有人向你問路,不妨多分享些周邊特色,像是「那條路下午會有阿伯賣超好吃的地瓜球」,這樣的指示不僅實用還充滿人情味。
1. 誰需要學習正確的指示方向技巧?在地人必學的指路方法,這真的是每個台灣人都該會的技能啊!不管是遇到外地朋友問路,還是要幫阿公阿嬤解釋公車怎麼搭,會清楚指路真的超重要。你知道嗎?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講得很清楚,但對方根本聽不懂,最後只好尷尬地說「啊不然我帶你去啦~」這樣真的母湯,既浪費時間又沒效率。
在地人最常犯的指路錯誤就是講一堆「地標」但對方根本不知道在哪,像是「從那個很有名的紅豆餅攤右轉」,問題是觀光客哪知道哪家紅豆餅攤啦!還有用「很快」、「一下下」這種模糊的時間概念也很困擾,有人覺得5分鐘是「一下下」,有人覺得要15分鐘才算「很快」,這樣指路根本是在玩猜謎遊戲餒。
常見錯誤指路法 | 正確示範 |
---|---|
「從7-11那邊轉」 | 「從捷運出口左邊那間7-11的巷子轉進去」 |
「走一下下就到了」 | 「直走約200公尺,過兩個紅綠燈就到了」 |
「在廟的後面」 | 「從廟的正門往右後方走約50公尺」 |
其實指路要掌握幾個重點:先用明顯的地標當起點(最好是連外地人都知道的),然後說清楚左右方向,最好連要走多遠都講出來。像是「從捷運2號出口出來後左轉,直走看到星巴克就右轉,再走約3分鐘就會在左手邊看到」。如果是要指店家位置,與其說「在二樓」,不如說「從麥當勞旁邊的樓梯上去二樓右轉第一間」,這樣清楚多了對吧?
天氣這麼熱,誰都不想在外面繞來繞去找路。下次遇到有人問路,記得要把路線拆解成簡單的步驟,最好連路上會經過什麼明顯的商店或建築都說出來。像是「你會先經過全聯,然後在下一間康是美左轉」,這樣對方比較不容易走錯。還有啊,如果是要指公車站,千萬別只說「在前面」,要說「往那個紅色招牌的方向走約100公尺,站牌在郵局旁邊」才夠清楚。
2. 什麼時候會用到指示方向?這些場合超容易遇到!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幫人指路或問路,尤其台灣巷弄多、景點密集,有時候連在地人都會搞混方向呢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一定會用到指示方向的場景,下次遇到就不會手忙腳亂啦~
最常見的就是朋友約見面的時候!特別是約在捷運站、百貨公司這種大範圍的地點,光說「我在新光三越前面」根本找不到人。這時候就要用周圍明顯地標來定位,比如:「我在A8館的星巴克旁邊,面對忠孝東路的方向」。如果是約在巷弄裡的咖啡廳,更要具體說「從7-11右轉第二個路口左轉」這種明確指引。
另一個超容易遇到的場合就是外送員或快遞送貨到府。現在大家都很習慣叫foodpanda或Uber Eats,但台灣很多公寓大樓門牌超亂,常常聽到外送夥伴在對講機裡問:「請問是面向馬路右邊的樓梯上來嗎?」建議大家可以養成習慣,在訂單備註寫清楚「藍色鐵門、樓梯上來左轉」這種實用資訊。
以下是台灣人最常需要指示方向的三大情境:
場合 | 常見問題 | 實用指引技巧 |
---|---|---|
約見面 | 找不到確切碰面點 | 用連鎖店/便利商店當基準 |
外送取貨 | 巷弄地址難找 | 描述建築特徵+左右轉方向 |
景點旅遊 | 停車後找不到入口 | 以停車場為起點說明路線 |
幫路人指路也是台灣人的日常!尤其觀光區常遇到背包客拿著地圖問路,這時候要記得用「廟口」、「郵局」這種在地人熟悉的參照物,比說「往東200公尺」更實際。我上次就遇到日本遊客要去永康街,直接告訴他「從鼎泰豐旁邊的巷子直走到底右轉」馬上就懂了,比看Google地圖還快呢!
3.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講不清楚方向?常見指路錯誤大公開。每次問路都像在解謎,明明對方很熱心卻越聽越模糊?其實這跟台灣人習慣的指路方式有很大關係,今天就來揭開那些讓我們迷路的「善意陷阱」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用「地標」代替方向,像「看到全聯右轉」這種說法。問題是全聯可能有好幾間,或者根本不在視線範圍內。更慘的是遇到地標已經倒閉的狀況,上次就有人跟我說「看到頂好左轉」,結果整條路繞了三圈才發現頂好早就變家樂福了⋯⋯
另一個致命錯誤是「時間距離」迷思,台灣人超愛說「走一下下就到」。但這個「一下下」可能從3分鐘到30分鐘都有可能,尤其老人家跟年輕人的時間感差超多。曾經照著早餐店阿姨說的「轉個彎5分鐘」,結果頂著大太陽走了20分鐘還沒到!
指路雷區 | 實際問題 | 真實案例 |
---|---|---|
用地標描述 | 地標不唯一或已消失 | 「看到金石堂右轉」但整條街根本沒有 |
模糊距離 | 個人主觀判斷差異大 | 「很近啦」結果要走15分鐘 |
左右不分 | 方向感錯亂 | 「往左轉」其實是要右轉 |
還有人會用「前後左右」這種相對方向,但根本沒考慮聽話者的面向。最經典的就是計程車運將說「前面路口往『我』的右邊轉」,問題是乘客根本看不到他在指哪邊啊!這種時候真的會很想哭,特別是在趕時間的時候。
最後要吐槽的就是「東南西北」派,在台灣會用絕對方向指路的人真的很少,除非是軍警或專業人士。一般民眾說「往北走」的時候,十個有九個自己也不知道北在哪,最後還是要靠手機地圖救場。記得有次問路,對方很認真地指著天空說:「太陽在那邊,所以東邊是…」當場哭笑不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