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幫長輩整理身後事,發現很多人會提前準備墓誌銘範例,這其實是個很溫暖的習慣呢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常用的墓誌銘寫法,讓大家可以參考看看。墓誌銘不一定要很嚴肅,有時候用輕鬆的方式呈現,反而更能展現逝者生前的個性。
先來看看不同風格的墓誌銘類型比較:
| 類型 | 適合對象 | 範例句子 | 特色說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溫馨懷念型 | 一般長輩 | “永遠記得您泡的茶香” | 著重生活細節與情感連結 |
| 幽默風趣型 | 個性開朗者 | “這次終於可以睡到自然醒了” | 用輕鬆語氣化解悲傷 |
| 簡潔有力型 | 低調務實者 | “一生勤儉,問心無愧” | 直接點出人生核心價值 |
| 詩詞意境型 | 文藝工作者 | “化作春泥更護花” | 引用經典或自創詩句 |
| 信仰寄託型 | 虔誠宗教徒 | “主懷安息,天家再見” | 融入宗教信仰元素 |
在台灣,我們常見的墓誌銘通常不會太長,大概就是幾句話的份量。有些人會選擇用台語來寫,像是「做人有量,做事有底」這種諺語式的句子,讀起來特別有親切感。也有家屬會把逝者生前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刻上去,讓來掃墓的親友看到都會心一笑。
如果想自己動手寫,可以從這些方向思考:這個人最讓人懷念的特質是什麼?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?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生活習慣或名言?像是愛喝老人茶的阿公,可能會寫「一杯茶,一世情」;或是熱心公益的阿姨,可以寫「手心向下的人生最快樂」。這些都是很台灣味的表達方式。
現在很多禮儀公司也提供客製化服務,能幫家屬把墓誌銘設計得更有特色。有些人會加入QR code,掃描就能看到逝者的生平影片;或是用雷射雕刻技術做出立體字體。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內容要真實反映逝者的個性,不要太過制式化。

誰需要寫墓誌銘?給親友的最後一份禮物,這個問題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貼近生活。在台灣,很多人覺得墓誌銘是老人家才需要考慮的事,但其實每個人都該為自己或家人提前準備。這不是什麼晦氣的事,反而是一種體貼,讓生者不用在悲傷時還得苦思該寫什麼,也能讓逝者的生命故事被完整記錄下來。
寫墓誌銘不一定要很嚴肅,可以像在跟老朋友聊天一樣自然。比如你可以寫:「這裡躺著一個愛喝珍珠奶茶的吃貨,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帶著全家吃遍台灣夜市。」這樣的內容反而更能讓人會心一笑,想起逝者生前的模樣。重點是要抓住這個人的特質,讓看到的人能立刻聯想到他。
| 適合寫墓誌銘的時機 | 內容建議方向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
| 長輩健在時 | 記錄人生重要經歷 | 避免過於哀傷 |
| 自己年輕時 | 寫下人生信念 | 可定期更新 |
| 親友離世後 | 聚焦溫暖回憶 | 不要太長 |
其實寫墓誌銘就像在整理一個人的生命精華,不只是給離開的人,更是給還活著的親友一份安慰。當我們在墓碑或紀念網站上看到那些文字,會覺得這個人好像還在跟我們說話。台灣人很重視「念想」,而墓誌銘就是最好的念想之一,它能讓後代子孫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麼樣的人。
有些人會擔心不知道該怎麼下筆,其實就像寫卡片一樣,真誠最重要。可以從這個人最常說的話、最喜歡做的事開始寫起,或是記錄他對家人的愛。比如「最驕傲的事是把三個孩子養大成人」、「這輩子最愛的是老婆做的滷肉飯」,這些日常小事反而最打動人心。
什麼時候該準備墓誌銘?把握人生重要時刻,這個問題看似沉重,其實是讓我們思考生命意義的好機會。在台灣,越來越多人選擇提前規劃身後事,不是因為悲觀,而是想好好梳理自己走過的路。墓誌銘不只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,更是濃縮了一個人的人生精華。
很多人以為墓誌銘是老了才要煩惱的事,但其實生命無常,與其等到最後一刻倉促決定,不如趁現在精神、體力都還充沛時,好好構思這段代表自己的文字。以下是幾個適合思考墓誌銘的時機點:
| 人生階段 | 適合原因 |
|---|---|
| 30歲左右 | 人生方向逐漸明確,可以總結過往經歷與未來期許 |
| 結婚生子時 | 家庭角色轉變,思考想留給家人什麼樣的精神遺產 |
| 事業有成時 | 累積了豐富的人生閱歷,能更深刻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 |
| 退休前後 | 有更多時間回顧一生,文字會更沉澱、更有智慧 |
| 經歷重大事件後 | 可能是疾病或意外,這些轉折點往往讓人對生命有新的體悟 |
寫墓誌銘的過程就像在跟自己對話,你會發現哪些事情真正重要、哪些人值得珍惜。有位台北的朋友分享,他在40歲生日那天寫下墓誌銘初稿,結果這個舉動反而讓他更積極規劃人生,因為他發現自己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沒完成。
在台灣傳統觀念裡,談論死亡總是帶點忌諱,但現代人越來越能接受「預立遺囑」的概念。準備墓誌銘也是同樣道理,它不是消極的面對終點,而是用積極的態度活出想要的樣子。當你認真思考要留下什麼話給這個世界,反而會更清楚現在該怎麼活。

當面臨為親友撰寫墓誌銘時,很多人會困惑「墓誌銘寫什麼?10個感動人心的內容方向」。其實墓誌銘不只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能讓後人感受到逝者生命溫度的載體。下面分享幾個實用的方向,讓你用最真摯的方式紀念重要的人。
首先可以從人生信念著手,像是「永遠相信善良的力量」這類簡短有力的句子,能讓人一眼就感受到逝者的價值觀。如果是個幽默風趣的人,不妨用經典口頭禪,比如「我先睡一下,晚點聊」這種帶有個人特色的語句,反而更能勾起親友的回憶。
| 類型 | 範例 | 適用對象 |
|---|---|---|
| 人生格言 | 「簡單生活,深刻去愛」 | 重視生活哲學的人 |
| 職業成就 | 「用教育點亮無數孩子的未來」 | 教師或專業人士 |
| 家庭角色 | 「最溫暖的爸爸,永遠的避風港」 | 重視家庭的人 |
對於長輩,可以強調他們的家庭貢獻,像是「用一輩子守護這個家」;若是朋友,則適合寫共同回憶,例如「謝謝你陪我走過青春的瘋狂」。這些內容不需要華麗辭藻,重點是能真實反映逝者的個性與生命軌跡。
如果想更有創意,可以考慮詩詞或歌詞,選用逝者生前最愛的句子。例如喜歡爬山的人可以用「他走向最愛的群山深處」;或是引用經典詩句「輕輕的我走了,正如我輕輕的來」。這些文字往往比長篇大論更能觸動人心。
最後提醒,墓誌銘最重要的是真實性,不必刻意追求文采。即使是簡單如「這裡躺著一個很努力生活的人」,只要能代表逝者的本質,就是最動人的墓誌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