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》符號原來這樣用!台灣人常搞錯 | 寫作必看:《》的正確使用時機 | 網友最愛問:《》到底什麼意思?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問「《》意思」是什麼,其實這對台灣人來說應該不陌生,畢竟我們從小看書就會遇到這個符號。在台灣,我們習慣叫它「書名號」,主要用來標示書籍、報刊、文章的名稱,像是《哈利波特》、《商業週刊》這種。不過你知道嗎?這個符號在不同場合還有其他妙用喔!

先來個簡單對照表,看看《》和其他類似符號的差別:

符號 台灣常用名稱 主要用途
《》 雙書名號 書籍、報刊、文章名稱
〈〉 單書名號 文章中的篇名或小標題
「」 引號 對話或特別強調的文字
『』 雙引號 引號內的再引用

說到《》的用法,其實比想像中更有趣。除了標示書名,台灣的出版社很愛用它來包裝企劃主題,像是《台灣小吃全攻略》、《2025最新科技趨勢》這種。在網路上發文時,如果把《》用在特定名詞上,會讓整篇文看起來更有重點。我朋友上次寫食記,用《阜杭豆漿》代替單純寫店名,結果點閱率直接翻倍,超神奇的!

不過要提醒大家,《》在正式文件裡的使用要特別小心。像公文或學術論文就不太適合用,這時候通常會改用其他標示方式。還有啊,現在年輕人聊天很愛亂用符號,把《》拿來當表情符號或強調語氣,雖然創意十足,但要是被國文老師看到可能會被念喔!以前我同學在作文裡寫《我真的好想放假》,結果被老師用紅筆圈起來說「這是書名號不是強調號」,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好笑。

《》意思

《》這個符號到底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嗎?其實這對書名號在台灣的日常使用中還蠻常見的,不過可能很多人沒特別注意它的正式用法。我們在網路上聊天時,常常會看到有人用《》來強調某些詞語,但其實它原本是專門用來標示書名、報刊名、電影名等作品名稱的符號喔!


在台灣的正式文書或出版品中,《》的使用其實有明確規範。跟大陸習慣用「」來標示書名不同,台灣的出版業普遍採用《》作為書名號。這種差異也反映在兩岸的標點符號使用習慣上。不過有趣的是,一般人在Line或FB聊天時,常常會混用各種符號來表達語氣,不太會嚴格區分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常用《》的情況:

使用場合 例子 備註
正式書名 《哈利波特》 出版品標準用法
報刊雜誌 《聯合報》 媒體名稱
電影戲劇 《那些年》 影視作品
網路聊天 《今天好熱》 非正式強調

雖然教育部有明確規範,但實際在日常生活中,台灣人對《》的使用還是蠻彈性的。特別是在網路世代,年輕人更習慣用各種符號來表達情緒或強調重點,不會太拘泥於傳統用法。有時候看到有人用《》來框住想特別強調的字詞,雖然不完全符合規範,但大家都能理解那種想要突出的感覺。

在學校教育或正式文件中,老師還是會要求學生正確使用《》來標示書名。不過出了社會後,除非是從事出版相關工作,否則一般人對這些標點符號的規範就沒那麼講究了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在各種場合看到《》被拿來當作一般強調符號使用的原因。

為什麼台灣人寫作時會用到《》這個符號?

每次看到台灣朋友寫文章時用《》這個符號,總覺得特別有味道對吧?其實這跟台灣的語言習慣和出版規範有很大關係。在台灣,《》通常用來標示書籍、電影、歌曲等作品名稱,這種用法源自中國傳統的書名號,但台灣人用得更加生活化,連日常對話打字也會出現,不像對岸那麼正式。

台灣人用《》的場合其實蠻多的,除了正規的出版物,連FB發文、LINE聊天都可能看到。比如說要推薦朋友一本書,直接打《哈利波特》比用引號「」看起來更清楚,也更有強調的效果。這種用法已經變成台灣網路文化的一部分,年輕一代也自然而然跟著用起來了。


使用情境 台灣常見用法 其他地區對比
書籍名稱 《小王子》 「小王子」
電影名稱 《那些年》 “那些年”
歌曲名稱 《告白氣球》 『告白氣球』
報章雜誌 《天下雜誌》 【天下雜誌】

有趣的是,這種符號用法在台灣教育體系裡也有教,從小學寫作文開始老師就會要求正確使用《》。不過實際在網路上大家用得更隨性,有時候連遊戲名稱、餐廳店名都會看到《》出現,變成了一種台灣特有的網路語言習慣。這種用法雖然不是官方規定的標準,但因為用起來方便又醒目,自然而然就流行開了。

在PTT、Dcard這些台灣論壇上,《》更是隨處可見,甚至發展出一些特殊用法。比如要強調某個詞的時候,有人會故意用《》包起來製造效果,像《這篇文太中肯》。這種創意用法讓《》不再只是標點符號,更像是台灣網路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,充滿了在地的活力跟趣味性。

《》意思

什麼時候該用《》而不是「」?標點符號使用時機解析

在台灣的書寫習慣中,標點符號的使用常常讓人搞不清楚,特別是《》和「」這兩種引號的差別。其實它們的用途很明確,只是我們平常沒特別注意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使用情境,讓你下次寫作時不再猶豫該用哪一種。

首先,《》通常用在書名、報刊名、電影名等作品名稱上。比如我們會寫「我最近看了《鬼滅之刃》的電影」,這裡用《》來標示作品名稱。而「」則是用在直接引述別人的話,或是強調某個詞語的時候。例如:「老師說『明天要考試』」,這裡就用「」來標示說話內容。

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兩者的使用時機:

符號 主要用途 範例
《》 書名、報刊名、電影名等作品名稱 《哈利波特》、《蘋果日報》
「」 直接引述的話語、需要強調的詞語 他說「我今天很忙」

另外還有一個小細節要注意,當引號需要嵌套使用時,通常是外層用「」,內層用『』。比如:「他大喊『快點過來!』」。這種用法在對話中特別常見,可以讓讀者更清楚語句的層次。不過在台灣的出版品中,有時候也會看到全部使用「」的情況,這就要看各家的排版習慣了。

在學術寫作或正式文件中,標點符號的使用會更嚴謹。但如果是日常的網路文章或社群貼文,其實不用太拘泥,只要前後一致就好。重點是讓讀者能輕鬆理解你想表達的內容,畢竟溝通順暢才是最重要的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